-------------✄----------- 家门口的好学校究竟“好”在哪里?怎样的学校最适合孩子?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继去年之后,上海教育杂志本学期推出“家门口的好学校”——走进“新优质教育”系列报道第二季,带您深入了解上海新优质学校的千姿百态,为您更好地培育孩子解疑释惑。
今天我们介绍的学校是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上海由优质高中承办的学校有很多,然而从薄弱学校发展为优质学校的并不多,但晋元附校是这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之中的一所。”
曾被市教委领导如此评价的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薄弱学校被承办——成为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双级跳,实现了从“门可罗雀”到“区内办学规模最大”的华丽变身。
走进晋元附校总校的大门,你会看到镌刻在墙壁上醒目的校训:“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那么,晋元附校为如今取得的成功曾做过什么样的准备呢?
老师说:怎么可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呢?
10月31日,“我和梦想面对面”节目在晋元附校录制,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和300余名学生热烈互动。校长骆奇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几张现场照片,竟然获得了一百多个“赞”和大量的评论。
很多老师还“盗图”转发,一位老师说,“最近学校的出镜率有点高”,另一位老师说: “一觉醒来,满屏都是这个,最近学校有点忙,我当然不能落下。”
在2002年晋元附校刚被晋元高中承办时,很多老师怎么都想不到,这所当时只有3栋小楼、煤渣跑道,没孩子愿意来上的“像希望小学一样”的学校,到如今会成为拥有两个校区、近2500名学生、190余名教职工的“超级学校”,并获得区素质教育先进校、市新优质项目学校等诸多荣誉。
他们更没有想到,这所学校和自己的人生、事业会产生这么大的关联,会为自己带来如此多的成长和成就。一次考试结束后,一位老师感慨地说:“怎么可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呢?我自己都想不到。”
从2011年开始,学校承担了三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多名骨干教师表现出的师德风范、钻研精神和业务素养令人赞叹。学校的托管工作被考核为优秀,托管的闵行君莲学校今年中考成绩进步了十几名。
校长说:老师们怎么都这么拼呢?
学校成就了教师,而教师也成就了学校。晋元附校这十几年来能取得惊人的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晋元高中的承办和引领,另一方面是以师资为支柱的自身力量的增强。
老师们对学校的爱和上进的心态让骆奇很感动,他说:“目前我不敢说我们的老师是普陀区专业化水平最高的,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是普陀区最敬业和教风最好的团队,而这支教师队伍正是学校得以发展的最关键的核心。”
初三年级的金贤老师在学校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踏空造成骨折,医生叮嘱要休养两个月,但她一天都没有休息,天天让家人开车送到学校,再由同事扶到楼上去。
校长和年级组长都劝她,她说不行的,自己既是初三年级组长,又是数学教研组长,带两个班的数学,请假会让学生受到很大影响。
一位王老师生完小孩才一个月,哺乳期还没满,就要求回学校上课,她也带了两个班的数学,不希望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骆奇说自己到晋元附校这么多年,从来没和老师吵过一次架,教师之间闹矛盾吵架的、家长投诉老师的也都很少。
为什么这所学校的老师都既努力又和气?是一种偶然吗?当然不是,其背后是学校文化的深层驱动。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中国传统文化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采访中骆奇对中国经典文化中的语句和故事信手拈来,他借用胡适的话说自己的知识结构是7分传统,3分洋货,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研究最多。
他做校长后便提出“文化立校”,因为他认为“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事业成功往往源于精神力量的强大”,而晋元附校也确实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校提出以“厚德而和、行健而立” 的学校精神塑造全校师生的人格,凝聚全校师生的人心,号召他们“以至善的人格构建和谐,以劲健的作风干成事业”,而“厚德”“行健”两词均出自《周易》。
学校每学年确立一个师德教育主题,基本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君子如水,随圆就方”等,听起来似乎和“为师”没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但骆奇解释说,一般家长投诉教师,都是质问:这个老师可以这样讲吗?可以这么做吗?一个人平时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恰到好处,这叫会做人。
教育首要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教师做好了自己才能给学生做好表率,才能真正践行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首先要学会做人,学校的师德教育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如何做人、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今学校良好的师风证明,这样的师德教育确实很有成效。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完善人格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也大有裨益。据介绍,学校开发了九年一贯制学生人格教育系列课程, 通过团队自主管理和班级民主管理,以及“明德”课程系列,培养学生“品行端正” 的品质。
“明德”课程包含了一至九年级的德育课程,每个年级围绕一个关键词开展活动:一年级“明礼”,二年级“自理”, 三年级“互助”,四年级“诚信”,五年级“感恩”,六年级“正直”,七年级“自信”, 八年级“谦虚”,九年级“笃志”;还包括《弟子规》等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拓展型课程。
记者注意到,《弟子规》这本校本教材上不仅有精选出来的原文,还配有“说一说”“听一听”“做一做”,将古代的文字和相关的背景、故事,以及当代孩子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传统文化更容易被理解,并对孩子人格的塑造真正产生作用。
哪个老师教的好?数据说了算
一位成熟教师,一位年轻教师,谁的课上得好?一定是成熟教师吗?晋元附校用真实的研究数据告诉你:不一定。
在《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的课题研究中,学校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试验:一个是成熟教师执教的A班,一个是年轻教师执教的B班,上课前先对两个班的学生水平做一次前测,发现A班学生的初始水平比B班高;接着让两位独立备课的教师分别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上课,课后再测,发现A班的提升度没有B班大;然后在学生做完作业、教师讲评完后再测一次,两个星期以后又测一次,发现后面两次A班的提升都比B班高。
也就是说,该成熟教师作业讲评的水平比该年轻教师高,但上课水平不如对方。课题组又调看了两位老师上课的全程录像,发现该年轻教师确实上得更好。
该课题不仅打破了大家的成见,而且发现了两位老师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便于他们之后“对症下药”,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晋元附校的科研课题大多是上述这种问题导向、贴近课堂、基于数据的,尤其强调用技术和数据来分析课堂,而不是凭感觉来描述。
或许这种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正是学校教学质量飞速提升的一大原因。就在被承办4年后的2006年,晋元附校学生的中考成绩就跻身普陀区前列,之后一直稳定在名列前茅的水平。
教育到底要立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3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锦标赛初中组一等奖、2014上海市青少年羽毛球公开赛初中组男子团体第一名、2015年区舞蹈大赛一等奖……
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比赛和活动中都能看到晋元附校学生的身影;衍纸、彩陶、舞蹈、管乐、羽毛球、武术等课程也已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是为了立人,那么立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把人立起来?晋元附校眼中的“人”是“品行端正、学业精进、自主能干、健康活泼”的。
为此,学校自主开发了四大类校本课程:“明德”、“善学”、“敏事”、“康健”,分别着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自主生活和管理技能, 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2015年11B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关于我们 “大华万里 奥数学习”是“小蜜蜂”社区学堂的微信公众号,“小蜜蜂”是几个老师在“愉景华庭”小区合办的,为附近的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的课外学堂。创口碑,效果佳,价格平民化。一对一(多),随时开班。范围: 奥数,语,数,外(小学,中学), 书法,美术,幼小衔接等。 联系人:董老师 189170938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