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的首届问题化学习研讨会上传出一个消息:明年9月,上海宝山区将有一所新的、9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开始正式招生。 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是上海首个“问题化学习”母体实验学校。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看不太懂这个词,“问题化学习”是什么意思?母体实验学校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我们等一下再讲。我们先讲一下这个研讨会上释放的另外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的消息: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晓静在发言中表示,将成立“问题化学习研究所”,为区域教育的实验改革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撑。 嗯,这个学校和这个研究所的名字听上去就像是有某种特别的联系,对不对? 没错,这个学校和这个研究所背后,站着一对上海基础教育界的“神雕侠侣”。 先来八一八这两个人: 先说这对“侠侣”中的女主角,也是“问题化学习”的灵魂人物,人称“安姐”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员王天蓉。她也是即将成立的“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团队核心。 问题化学习项目领衔人、上海市特级教师王天蓉 十二年前,王天蓉几乎是懵懵懂懂地开始了“问题化学习”课题的研究,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课题将逐渐成长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将汇聚一批期望改变课堂现状,期望追寻教育根本的老师,这个团队将带动一批实验学校,乃至培育出一所专门的研究所和专门的实验母体学校。而她自己,也从一名年轻的教研员逐渐成长为“问题化学习”这一门派的女掌门。 再说这对“侠侣”中的男主角,也就是这所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掌门人,他就是海滨二中的校长徐谊。 海滨二中校长徐谊 徐谊是“问题化学习”这个课题的五位核心成员之一。在课题进行了没多久之后,王天蓉突然患病,作为安姐的“定盘星”,他毫不犹豫地鼓励、支持和帮助她一边养病,一边重新投入研究。他的英文优势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也在研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当然, 他执掌的海滨二中也是“问题化学习”整体推进的实验学校之一——这简直是必须的! 这夫妻两人一个在教育研究领域,一个在教育实践领域,各有所长,又互为支撑,共同研究这门叫作“问题化学习”的功夫。这一研究,就是十二个春秋。 当然,这个团队绝对不是“夫妻老婆店”。在过去十二年间,和这对“侠侣”站在一起的,是一个团队: 30多个学校,100多位”种子教师“,4个课程领域100多节课,500多次讨论会,300多位老师的访谈,近千万字的读书笔记...... 这个数字故事,就是包括这对“神雕侠侣”在内的“问题化学习”团队的故事。 然后来解释一下他们研究的这门功夫。 所谓“问题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呈现是这样的:学生进入课堂之前要先准备好问题,这些问题刚开始可能只是零散的,没有什么关联的问题,但是随着老师的引导,这些问题会逐步形成系统,叫做“问题系统”。 这么说可能还是不太容易理解,举个栗子吧。 比如学习有关蚂蚁的知识,学生可能会问: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为什么蚂蚁要搬家?蚂蚁如何生小宝宝?蚂蚁的窝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问题可以分类,装进一个“问题系统”的不同篮子里:蚂蚁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可以装进“体貌特征”这个篮子里,蚂蚁吃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装进“食性”这个篮子里,蚂蚁住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装进“栖息地”这个篮子里。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慢慢学会系统化地提问和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这么说吧,孩子们都会问十万个为什么,问题化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第一,保持好奇心,敢于问出十万个为什么;第二,不断提高这些“为什么”的质量;第三,引导孩子把这些“为什么”按照不同的维度分门别类,打成一万个“问题包”,或者形成一千个“问题网”,或者干脆都整合进一棵“问题树”;第四,引导孩子试着自己去分析问题,形成思路,寻找答案。 听我这么说可能很轻松,但这个过程中贯穿着思维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问出有质量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沿着某个逻辑主线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相互联系的问题网络,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框架。这些都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所以,这个“问题化学习”的项目研究,一做就是十二年。 2003年,国家青年基金课题立项 ;2004年,建立学科团队;2008年,探索课堂形态;2011年“读懂学生”田野研究;2012年,建立实验学校;2014年,建立区域项目组;2015年,召开全国年会…… 这个数字故事,就是“问题化学习”这门功夫在过去12年的进化历程。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问题化学习”,应该就很容易理解“问题化学习研究所”了吧?是的,这个研究所就是专门研究问题化学习的。而“问题化学习”母体实验学校,当然就是和这个研究所携手并肩(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词用在这里那么恰当?)一起进行问题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的实验学校了! 这所实验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母体”,就是因为以后还将通过这所学校孵化出更多的“问题化学习”项目,带动更多的问题化学习实验学校和实验项目。用王天蓉的话说,这是一所“母鸡学校”,以后会生产出更多的问题化学习的“小鸡“来。 至于这所学校将是什么样,是不是校园里到处回荡着”为什么“的童声?是不是每个孩子的头顶上都在不停地冒问号?明年9月份,答案就会揭晓了。 |